所谓电动独轮车的公模,就是市面上普遍使用的电动独轮车外形模具,没有任何特点,各个品牌都可以拿来使用的外形磨具。大家见得多的就是那几种外壳了。
公模是怎么产生的呢?设计人员与厂家初期自然是没有考虑太多,也没有专利保护意识,把模具发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本来是好事,可在中国市场,问题就出现了,市面上很多独轮车都采用了公模,因为它简便不用研发不用投入太多成本,申请个商标,就可以组装出自己的品牌了。

有人要说了,我看到一些品牌依靠自己的技术研发出来的外壳,怎么过几天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其他品牌采用了这款外壳的贴牌产品?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这些外壳都是通过该品牌自己流出去的,或者是批量批发,或者是授权的。因为在独轮车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做,利润也越来越低,能大量销售自己的外壳,也是一个利润来源,所以有些厂家只顾眼前利益就采用了此种方式。所以,大家不要困惑哪个是贴牌,同样的外观,你看它是先出自谁的手里就知道谁是正宗的了。还有就是别的贴牌在此基础上简单修改了一下,就拿来使用了。
对于新品的研发,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还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没有一定实力的品牌是做不来的。那些以客户为主使用共模的品牌,会在产品的功能和硬件上下功夫,这样的品牌还值得尊重。很多使用共模的贴牌小厂家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本来也没有打算长久做这一行,就是赚一笔就走,质量上实在不敢恭维,硬件配置太差,安全性没有保障,隐患太多,保修期可以给你标注2年、3年,其实到那个时候你还到哪里去找他们?这些厂家才是对市场伤害大的。
说了这么多,话题有点远了。我们还是回归到题目讨论的问题上吧!说的对与不对、全不全面,只是个人观点,欢迎一起交流,没有贬低任何品牌的意思。
电动独轮车公模的出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也就是它的功。
1、公模由于简单实用,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市场上大量品牌都可以使用,促进了电动独轮车市场的繁荣,也使得更多的厂家参与进来。
2、电动独轮车爱好者,可以自己组装,提供了简易上手的平台,技术瓶颈小。
它的缺点,也就是过,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正是因为它容易上手,导致没有资金实力的厂家大量涌入,造成市场混乱。
2、由于可以使用共模,厂家研发创新的少了,技术上不再追求进步。
3、产品的专利意识淡薄,对品牌的建立影响很大。
总的说来,电动独轮车公模的使用,有功也有过,目前情况来看,是过大于功的。

话说回来了,技术是为我们服务的,也是由我们来控制着公模怎样来使用。造成现在这个局面,不是公模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使用它的人有问题。只要厂家不立足自己自主研发、不拥有创新精神、产权意识淡化、眼光只关注与眼前小利而不是长远利益、没有长远战略思维,类似电动独轮车公模的混乱现象会一直存在下去。